欢迎访问: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     日   星期
  • 搜索
    search
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

【意识形态】十年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2022-09-05 15:16浏览 0

2022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资讯发布会,先容新时代宣传学问工作情况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学问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学问、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学问强国建设,精神学问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问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撑、精神动力和学问条件。


全党全国人民信仰信念更加坚定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引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学习宣传贯彻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在推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编辑出版《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和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推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提质增效,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学思践悟的浓厚氛围。


二是在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通过推出《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等重头文章,制作播出《大家走在大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大型电视专题片,编写“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通俗易懂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在建强理论研究宣传阵地上下功夫。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立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研究机构,推出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弄清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从而更加坚定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信心。


社会舆论总体氛围清朗清新、昂扬向上


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大力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大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认知认同进一步增强,对党中央的信赖信任信心进一步加深,社会舆论主旋律更强劲、正能量更充沛。


精心策划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主题宣传,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法入规,融入日常。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选树和宣传一大批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着力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各级各类媒体传播的内容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中央主要媒体完成创新转型,2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资讯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大提升。


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中华学问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问事业和学问产业繁荣发展


深化学问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学问需要。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实施《学问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十三五”“十四五”学问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学问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学问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高标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学问公园,推进《复兴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编)中国通史》等学问工程。


三是推出精品力作,影片《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破圈”传播。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影片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


四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学问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非物质学问遗产保护传承也都取得新进展。


宣传学问领域治理全面推进


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对宣传学问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


一是着力创新学问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搭建起学问领域改革主体框架的“四梁八柱”,圆满完成宣传口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二是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定修订《公共学问服务保障法》《影片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问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三是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精心组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实施学问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计划,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人才队伍。


来源:求是网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